住宅工業化其實就是住宅的生產方式或技術手段,是運用現代工業手段和現代工業組織,對住宅工業化生產的各個階段的各個生產要素通過技術手段集成和系統的整合,達到建筑的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生產經營社會化,形成有序的工廠的流水作業,從而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提高壽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
我國住宅工業化起步較晚,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和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住宅工業化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住宅工業化的實踐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一些大型開發和施工企業正在進行住宅工業發展實踐,如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青島海爾集團等都在開展住宅工業化技術的探索與實踐。而由于傳統建筑方式存在著工期長、效率低以及質量不穩定等缺點使得住宅工業化成為住宅技術發展的結果和必然趨勢。
住宅工業化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意義
目前我國的十一五規劃業已出臺,“建設節約型社會”成為共識,如何在建筑業界特別是結構使用方面實現這一目標給出了答案:預制結構無疑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1.經濟效益
由于預制構件的制作大部分是在工廠中完成(現場預制除外),在現場只需進行連接安裝,所以使得施工周期大大縮短,從而可以加快資金回收周期(有資料顯示,預制混凝土施工中,大約構件制作的工時占總工時的65%,構件運輸占10-15%,結構安裝占20-25%),從而可以顯著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
2.質量效益
前面提到了當前我國建筑行業中存在。五多”現象,其中之一是“手工操作過多”,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這句話原本是褒義,但建筑生產中可并不一定是這樣。因為建筑工人的手工操作離散性較大,所以使得現澆結構的質量并不穩定,特別是在現澆結構的鋼筋工程中,全憑工人們的手工操作完成,其中成品質量的離散性很大,熟練工人和不熟練工人的綁扎安裝質量相差甚遠,加之現澆部分在制作過程中各工種之間的安排始終有不可避免的錯時,所以每次在澆筑混凝土前都要面臨大量的返工整改,即便如此,在澆筑期間,由于澆筑工的操作面和責任心問題,總要出現鋼筋工程成品再次被破壞的局面。反觀預制結構,由于是在工廠進行主要的生產,有利于人員穩定和技術的積淀,也便于監控,質量容易得到保證,所以要想切實提高工程質量,我們必須下大力氣推廣工業化,雖然其中會有短期的陣痛,但是只要我們進一步搞好研究,克服混凝土預制化的短期缺點,我們就能取得更好的質量效益。
3.環境效益
環保問題對于社會發展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我們國家目前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好的發展時期,如何不走西方發展的老路,如何盡可能避免大范圍的先發展后治理,可以說是很棘手又很現實的問題。而建筑業因為涉及面很廣。對于環保的影響更是巨大。
首先,對于我們上游產品——建筑材料(如水泥、石材、砂子、鋼材、木材、模板等)的節約不僅降低了采礦、加工和處理過程中的能耗,而且也會因為能耗的降低而減輕空氣的污染程度.這種節約貫穿在建筑材料開采、生產、運輸和安裝的全過程中。而在現澆混凝土施工中還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用于臨時支撐、腳手架模板等。采用預制技術可以有效地節約木材,從而有助于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
此外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材料用量降低了,公路運輸的次數也就減少,用于公路保養方面的費用以及公路修理時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也就相應地降低了。另外對于現在全球性的溫室效應問題,預制結構也已經被證明比現澆結構更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4.社會效益
預制結構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首先由于在工廠預先制作構件,材料的分批運輸次數就會明顯降低,這十分有助于緩解城市道路的壓力,而如果運輸的次數增加,就會帶來車輛道路的修理增加,另外還會引起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和社會的不滿。除此以外,現澆結構的建造特別是在施工時需要大量勞動力(因為手工作業較多,生產效率較低),而由于大城市本地勞動力資源的短缺加之為了降低成本,所以在進行建設時往往不得不從農村吸引大量勞動力(發達國家則是從境外低收入的國家吸引勞動力),但是一旦工程完工后,這些人員的安置就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由此帶來的社會問題不少。而如果能夠廣泛地采用預制結構,則此類問題的解決難度將降低不少.